星期四, 2月 02, 2006

明治神宮,跟 老樹抱抱

12:45,Jan/30/2006,星期一













由於先前走訪 皇居的嚴肅經驗,自己一度對神宮興趣缺缺。原只想匆匆走過,但就在入口處放掉了所有疑慮,因為眼前所見就如同,許多高聳的慈祥老者敞開雙臂迎接我們,旁邊的小亭子看起來格外矮小,像是個頑皮孩童蹲著撐著下巴,在一旁好奇地觀望,我步伐開始輕盈起來。

地上鋪滿小石子,沒聽見說話聲,就只聽到腳步踩在上面的聲音,沙沙~沙沙...神宮創建當時,從全國贈送來的約10萬棵樹,現在已增加到17萬棵。一整個範圍約70萬平方公尺的院內,是郁郁蔥蔥的自然常青林。

由遠而近,由近而遠

都市的記憶,快被濃密的綠林淹沒,視覺知覺就此沉浸在一種幸福感之中,緩緩靜靜的幸福感。

一路上,都在大樹們的懷抱裡漫步。




















(明治神宮本殿)
明治神宮,是為祭祀 明治天皇和 昭憲皇太后的神宮。明治天皇於明治45(1912)年7月30日,昭憲皇太后於大正3(1914)年4月11日相繼駕崩後,為祭祀神靈,永遠敬仰其聖德,以實現國民熱誠強烈的願望,於大正9(1920)年11月1日,就在此地(代代木)創建神宮。


每年在新年頭三天來參拜的參拜者約有300萬人,此地是日本新年參拜神社人數最多的神宮。












ps. 午餐時,在樹林裡嗑這種明太子帝王蟹肉便當,是會讓人欣慰地微笑的,呵~ 這是一早從百貨公司美食街買到的,是在發現那 北海道食品展以後的第二天,也就是今早重回那攤位,沒排很久就買到。


. 和 老樹結緣

明神鳥居,遇見 台灣來的大條仔

13:35,Jan/30/2006,星期一

步出神宮廣場,穿過如同正門的鳥居,即踏入鵝卵石步道。據說鵝卵石有安魂清淨除邪之用,尤其是人們在上面漫步產生的聲音,就像孩童們一起撥弄布袋裡的彈珠,所發出的那種滿足的聲響。

行經鋪滿鵝卵石的升型參道(看似直角的引道,實為八十八度,典故並未被詳載,據說是建造神社的名匠 大江新一郎的提案),在轉彎處即見 明神鳥居矗立在不遠處。

第一代鳥居於昭和41(1966)年遭雷擊受損,當時在日本卻找不到同樣的良材重建,於是一位身為木材商的慈善家現身提議,願赴台灣尋找建材用的巨大檜樹。終於,在台灣海拔3300米的深山密林中,找到樹齡一千五百年的大檜樹,此樹隨即被莊重地運往日本,並於昭和50年(1975)十二月二十三日順利完成了日本最大的鳥居--明神鳥居。

鳥居就在南北參道銜接處,高12公尺、柱間9.1公尺、柱徑1.2公尺,頂端的笠木長17公尺,整體總重達13噸,真正是 台灣來的大條仔!




走過鵝卵石、穿過鳥居,是可以讓人清淨的,更甚於此的是,能夠在現代大都會之中,同時擁有17萬棵綠樹圍繞身旁,是幸福的。而就在視線範圍內,又還有路徑通往其他地方,此時我微笑著向自己承諾:『老樹啊,我費再肥來滴~』。









原宿 & 澀谷,重新走入人潮

14:30,Jan/30/2006,星期一


步出神宮不遠,遇見古典的 原宿電車站,連出站旅客的穿著都是深色或單色的。但是,過了馬路這一邊就是另一個世界,充滿豐富色彩、聲光、人種、打扮的 原宿竹下通。



當回過頭去,看著電車站那一頭的老樹時,才再次發覺,稍早林間漫步時的清靜,是非常非常珍貴的。

















要想在 表參道上暫停下來休息,不是件容易事,因為這裡人潮流量相當大,馬路兩邊從這頭看向遠方那頭,都是一望無際的人頭。不知道是否是巧合,前後在幾處都聽見人群中傳出小孩的哭鬧聲,我想怪不得嬰孩們對此地興趣不大,因為誰會喜歡只能夠看到往來人潮肚臍眼的地方。










也有長青族欣喜地穿梭在人群之中,一起參與整個街道上的雪拼盛會。



到澀谷時天色已暗下來,原本逛街的人就已很多,此時還加上剛下班的人潮,整個街道的氣氛是很熱絡的。


照片下半部的黑色部分,是人潮形成的。儘管大樓表面的廣告沸沸揚揚,整個街道並不嘈雜,雖然人群和車子幾乎佔滿了這一整塊地皮。




我想澀谷這裡,一定是出了名的人多、車多、招牌廣告多。












踏上回程,弧形的電車月台,可以讓等車的人群視覺上更熱絡,不致於有那種告別鬧區的孤單感。

東京車站,深藏不露

13:20,Jan/31/2006,星期二


今天是旅程中遇上的第一個雨天,人們手邊都多了支傘,顯得遲鈍起來,城市的步調也跟著慢下來。我們趁著難得的雨景,打算緩緩地拜訪飄雨的 東京車站。


西元1914年完工的 東京車站,是 東京交通最繁忙的特區之ㄧ,每天在此進出的不只是三千班次的火車地鐵,還有70萬以上的人潮,同時這裡的地下街,東京驛一番街,也正是 東京主要的商店街之ㄧ。



不管路上車水馬龍,車站色彩單純而典雅,像校園裡的圖書館;展館正舉辦建築展,書卷氣從門窗裡滿溢而出。





當行人的步伐也跟著優雅起來時,氣氛漸漸開始凝結,所以我們決定到熱鬧的地下街走走。




在站前順手拍了這張"成長前"的相片,等下次再過來時,就可以看到樹長大、高樓也啟用了。




下來B1後就會發現,車站的人潮原來都跑這裡來,前幾天在市區街道遊走也曾有這種疑問,現在算是真相大白。東京驛一番街頗具規模,官方目錄中就顯示有101家商店分布在三個樓層,當中不乏許多名店,也少不了排隊的人潮。


讓我印象深的是,這裡空氣清新,沒有油漬味、沒有各種料理混雜在一起的氣味,也沒有烹飪試吃品的怪味。

ps. 東京驛週邊情報,官網參考資訊: http://www.tokyoinfo.com/
東京驛一番街,官網參考資訊:
http://www.tokyoeki-1bangai.co.jp/

銀座,請再熱情一些

15:39,Jan/31/2006,星期二








也許是因為下雨,今天的日本族很冷漠,或是說這是 銀座的特質之ㄧ? 我這樣問同學,他並沒答案,只是有點尷尬。


Sui-ma-sen,因為攝影功能切換錯誤,把這裡下午四點多的街景,照成了夜景。(前方的鐘樓是 和光百貨,銀座獨一無二的地標)




見識到 銀座的另一特色,就是街上出現許多名貴房車。這也難怪,因為這裡許多名貴店家,確實是專注在吸引較高收入的客戶層的。所以,街道空氣中也就約略有種富貴風。









銀座的夜色裡,動的是車燈、不動的就是名品店的招牌和瓦斯燈,一望無際。



您可能沒有察覺,此時電車正安靜迅速地,在街道上方的橋上奔馳著。












回程路過一間 沖繩特產專賣店,巧遇三位沖繩表演者,正透過天籟般歌聲感動著現場所有人。純淨柔亮的和聲,剎那間,將眼前這只有一般超商兩倍大的空間,轉變成國家音樂廳,四週彷彿正吹起暖暖的海風。


(接下來的旅程,請見 素材之味 第五話)